首页 > 教育故事 >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50字

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50字

無达教育网 2024-08-21 05:03: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苏泛赤壁》和苏轼,黄廷坚,佛印之间的故事?

1、打饼祭佛

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50字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2、一起论吃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了。

核舟记黄庭坚?

《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苏轼与黄庭坚诗歌的比较?

苏轼的诗有“东坡体”之称,黄庭坚诗有“山谷体”,并形成以他为首的“江西诗派”。苏轼的诗气象扩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自成奇观。黄庭坚的诗格律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前者天才超群,后者用功深刻。

苏轼的词:豪放旷达、雄健清刚,令人耳目一新,他是北宋豪放派词人。

黄庭坚的词:雅词颇得苏轼豪放派风韵,他旷达、婉约词都有兀傲俊洁、疏宕沉郁的色彩。

黄庭坚诗从苏轼,但二者的诗歌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除开生活经历的差异,更多的是二者创作理念的不同,因此导致二者创作上的差异。

苏轼天赋斐然,才气四溢,生性旷达而又忠君爱国,强调有为而作,反映时事,受“兴观群怨”诗歌的创作理论影响深远,同时又认为诗歌的创作源泉来自现实生活的“直寻”,讲究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也就是“天机”、“自然”,因而下笔有神,圆满婉转,情真意切,忠实心灵,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向前人学习习百家而自成一派,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内容广泛,兴托深远。

黄庭坚的思想更为正统看,注重“道德文章”,重视诗文的伦理教化,同样注重时事,推崇杜甫诗歌的不忘朝廷饭思君,但就干预现实的程度,黄庭坚远比苏轼温和,受儒家传统的安贫乐道的影响,自身含蓄蕴藉的审美趣味的内在,以及新旧党争的险恶外部环境,黄庭坚表现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 发乎情止乎礼义 ” 或“ 怨诽而不乱”的创作理念。这样的内敛风格在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寻找时,黄庭坚也更看向内部,把眼光集中在书卷中,也就是“补假”,希求在经书中使自己的思想圆满,二是让技法混熟。不同于苏轼诗歌的自然天成,黄庭坚深知诗歌创作的甘苦,他讲究诗歌句法的锤炼,结构布置,追求平淡,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学习创作方法,也开辟了一些新的句法和意境。

因此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选材上:苏轼注重反映现实,关注政治,但也题材广泛。黄庭坚更关乎阐发义理,、以登临怀古、咏物寄意、赠别题诗为题材。

2.主题上:苏轼更多的呈现一种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禅宗主题,苏轼儒释道三教汇通,但主导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正是儒家济世为民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差距,因而在文学上产生这样的禅宗思想主题。黄庭坚受临济禅宗的影响,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贯穿着心性修养的主题。

3.艺术风格上:苏轼注重自由发挥,写诗往往不为题材束缚,旁逸斜出,,随性而作,,他追求以气运笔, 纵横驰骋,笔随心性, 因此他的诗变化莫测,结构复杂, 无迹可求,但又浑然流转,文章天成。黄庭坚基本上沿题赋诗,以题材为线索展 开构思,强调内容的切题,思路清楚,追求一种苦心经营的平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