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故事 >马克思主义故事,马克思小故事简短

马克思主义故事,马克思小故事简短

無达教育网 2024-09-05 07:34: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克思主义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寓言小故事看马哲原理?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说宋国有个喜欢养猴子的人,他常常省下自己的口粮喂猴子,不久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他试图较少给猴子的食物供应,便于猴子商量道:”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们听了都站起来,十分生气。过了一会他改口说:”给你们旳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行吗?”猴子们听了个个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马克思主义故事,马克思小故事简短

  

  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哪些原理呢?

  ☀

  第一,这个故事中养猴子的人减少口粮喂猴子,显然是数量上的一种变化,我们哲学里称之为量变。量变会促成质变,减少口粮能让猴子和这个人生活的更久。

  ☀

  第二,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第三,这个故事中,不仅仅是数量变化的量变,还体现了一种次序变动的量变促成的事物的质变。宋国的人和猴子商量说早上喂栗子三个,晚上四个的时候猴子不乐意了,于是改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于是猴子非常高兴。显然这次改口就是对次序安排上的变化,量变导致质变。

  分析出质量变互变的原理不难,但是分析出次序的变动也是一种量变往往是小伙伴们容易忽视的问题。

从寓言小故事可以看马哲原理。拔苖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南辕北辙,本来要去南方,车子却上北去,多么没有方向感的人,多么愚蠢的人。

一叶障目,拿一片树叶就可以挡住别人看见自己,眼光太狭窄了,不实事求是,不唯物主义呀。

狼孩的故事反应了什么哲学原理?

“狼孩”的故事,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所以,人是有两种属性的,一种是我们的自然属性,指的是我们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从这个层面来讲,人是一种动物,我们拥有和动物一样的本能;一种是我们的社会属性,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讲,人又不同于动物。

狼孩之所以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因为它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也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人类。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思主义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思主义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