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是怎样管孩子的呢(心理专家是怎样管孩子的问题)
我不是心理专家,我只是一名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师。在工作中经常和家长打交道,回到家里有两个宝。在我看来,管孩子,其实是一个约束孩子行为的过程。现在的年轻家长们经常不能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约束孩子,在什么问题上可以不必约束孩子。所以看到这个问题,我想着来认真回答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尽管看上去有些不重要,但是在现实应用中还是挺应用的。
首先,在孩子出生后到1岁之前,不需要想着怎么约束孩子。而是需要认真、耐心、全包围地照顾孩子,百分百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吃、喝、拉、撒等需要,还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爱,带着爱的照顾和陪伴孩子,
维护孩子的安全感。
其次,在孩子1-3岁之间,孩子需要有一些规则意识。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认识在什么场合需要遵守什么规则。比如在家里玩的时候不要跳,以免影响楼下奶奶休息;比如在超市买好吃的要先付款才能吃;比如在商场等公共场合不能乱跑,要跟在家长身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讲解和提醒,在孩子能做到时及时鼓励;在孩子做不到时不要喝斥打骂孩子,要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再次提醒和讲解。
在这里有一个干货要分享,那就是正向积极的回应孩子的需求。有些家长不善长理解孩子的需求,也不把孩子的话当成个事去对待,这样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和交流,也不利于孩子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只有家长在孩子能交流的时候就积极正向的交流,把孩子的话当成一件事情认真对待,才能使得孩子养成听家长讲话的好习惯。
第三,在孩子3-6岁之间,孩子需要适应幼儿园的规则。适应幼儿园的规则要求,是入园以后对孩子基本的要求。有一些入园焦虑,是因为孩子的适应不良带来的,所以建立交流的好习惯太重要了。
第四,孩子6岁以上,听老师的话。小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代表从家长要求到老师的规范,孩子进入了社会化的进程中。我们家长要帮孩子心中树立老师和学校的可信、尊重的形象。
在这里举个栗子,我家小孩入学以后,我抓住他们老师给全市的一年级语文老师讲课改课的机会,对他说:“你们老师是全市最好的语文老师啦!你们学校的教学可真好。”孩子就记得:“妈妈,我的老师是全市最好的语文老师。”。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们换了班主任老师,我又抓住他们老师每天早上教他们背古诗词的行为,对他说:“你们老师真是最会教小孩子的语文老师了。”他自己说:“是啊,妈妈,等我们读了初中以后,我们现在背的书到时候就不用费力气背了,我们学习会轻松很多,我们都会学习特别好的。”
亲其师信其教,帮助老师树立权威,帮助孩子愿意追随老师学习。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并非努力去教孩子,替代老师的角色帮孩子上学哈。当然我们该做的,是督促孩子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第五,孩子12岁以上,要支持孩子的成长节奏。孩子读初中以后,在初一要帮助支持孩子更好的适应新学校和新的学习阶段。其后要留意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需求,把孩子的话,当成一件要做的事情,不要以为他还小就忽略这些丰富的意想不到的信息来源。只有更懂孩子,才能获得孩子的信服,家长的底线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任何时候,家长都不要想着以暴力或者诅咒或者冷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碰触底线,可以打,但要保护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