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和事情。
柳公权,字诚悬。是今陕西省铜川市人。是唐朝著名的大官、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生性耿直,忠诚国家,妙言善谏,在他担任工部侍郎的时候。有个官员叫郭宁,他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不久后皇帝任命郭宁到现在的陕西邮县当官,大家对这件事议论得沸沸扬扬。
皇帝就以这件事和柳公权说:“郭宁是太皇太后的后父,曾经当到大将军的官职了,他当官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从来没有出过大的失误,我现在让他到邮宁这个小地方当官,又没有违反常规,大家有什么议论的啊?”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是一则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古乐府曹植的《君子行》。
“瓜田李下”原义是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瓜田李下讲述的是一个人走在瓜田边,不要蹲下来提鞋,会让人误会偷瓜,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理帽子,会让人误会摘李子。这个这个成语指的是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被他人误会。
瓜田李下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是一则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古乐府曹植的《君子行》。[2]
“瓜田李下”原义是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瓜田李下的意思
成语名字:瓜田李下
成语发音: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