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教育孩子的区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美重自立、动手、实践、个性;中重家庭、成绩、未来,轻实践。参考《虎妈战歌》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好、中国觉得美国的好。教育方式本身应该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关于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不是美国的父母是不是随着孩子成长阶段进行不同引导教育,而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发展,改变自己的引导教育方式,这样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孩子在不同阶段,都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并且辅助孩子每个阶段都可以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让孩子整体的性格发展的更加完善。
误传很久的一个美国育儿观念,你知道吗?
小孩子跌倒了父母怎么办?扶还是不扶?这原本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在中国的父母之中引发了很多争论。
扶的一方认为,这是关心、是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安慰,况且孩子真的要是摔疼了,不扶便是冷漠,扶则是在给孩子以身作则,否则将来孩子长大了遇见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会想“反正他自己能挺过去。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这么对我的”,于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找到道德的制高点:如果大家都不去帮助别人,那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而不扶的人则认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摔倒了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父母是不会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对孩子的爱未必是宠爱,有时候需要放手。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去玩,这不仅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处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会变相纵容孩子的依赖和娇气。而且,持不扶观点的家长祭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佐证:你看,美国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
一时间,不扶的观点好像占了上风,因为在幼儿教育领域,美国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在世界上的确占据着领先的地位。那么美国家长真的凭任孩子摔倒而不管不顾吗?
不知道是谁最先开始宣传这是美国家长的做法的,也看过一些没有第一手养育经验的海外华人隔靴搔痒地介绍所谓的美国育儿经验,不知道大肆宣扬这类理念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仅仅是无知或想当然,非常不赞成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和勇敢精神的猜测,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和很多事情一样,割裂了发生的背景和前提孤立地去做猜测,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孩子摔到扶与不扶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美国养育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竭尽全力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把安全设施作足,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美国的幼儿园、家里、游乐场、公共场合等都非常重视为小孩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例如电源插座都用塑料插头封上,地上铺软垫,尖锐的桌子角包好,楼梯口装门等,所有的儿童用品从吃的到用的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细致和严格的监测。比如在幼儿园的婴儿班,总会辟出一个特定铺有厚垫的区域让孩子爬,四周有安全的隔离物,那个地方只有家长和保育员才能进入,还必需脱鞋才行;在幼儿班,房间里除了厚厚的垫子和必要的设施玩具外,几乎空无一物,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走路还不稳、易摔倒。美国儿童的游乐场也是按年龄分的,1-3岁的地上全部铺了塑胶,滑梯什么的都很矮小,孩子玩的时候即使摔下来也不会受伤。4岁以后的游乐场也会铺上厚厚软软的碎木屑,滑梯的高度也得严格遵守儿童建筑设施的安全规定。
写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吧,美国小孩子摔倒了的话,美国家长不去扶不是因为要去锻炼孩子的勇敢精神,根本是因为安全设施做足了根本不大可能受伤的缘故罢了。
但百密一疏,偶尔也会有意外发生,孩子真的摔倒受了伤,美国家长肯定比谁跑得都快,抱起孩子赶紧自己处理或上医院,若是发生在学校或幼儿园还要追究责任人,而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发生的原因,堵住在安全设施和制度上可能的隐患。譬如丫丫学校曾有一个孩子从体育馆前台的舞台上跳下来把脚扭伤了,虽然是孩子顽皮,但孩子的家长则反问:既然存在掉下来摔坏的风险,为什么孩子会被允许到舞台上玩?从那以后在舞台前面醒目的位置上便立起了一个警示牌子,告诉孩子不准上去玩、可能受伤之类的。
只有把安全隐患都消灭掉,小孩的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证了,美国的家长才会看到孩子摔倒了任他们自己去爬起来,所以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那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学习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