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视剧对孩子有好处(你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的电影)_重复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判断哪种题材的影视剧对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意义。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常见题材都可以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孩子。要客观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影视剧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又如何作用于孩子并使孩子获得教益。
因此,我们应该从影视剧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找它对孩子的影响途径。
首先,影视剧是一种艺术集成,能从多方面提高孩子的审美品位。
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有三大类:画面、声音和蒙太奇。通俗地说,影视作品综合了美术、音乐、舞蹈、雕塑、服装、戏剧、语言、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好的影视艺术,可以从这些方面传递美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审美情趣。一个唯美的画面、一段精彩的对白、一场激烈的戏剧冲突、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配乐,一组切换流畅的镜头,无一不深切地感染着观众。
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配乐就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京剧的特性,形成了浓重、欢快、华美的民族音乐风格,孩子观看这样的影片后,就能更好地体验、接纳民族音乐的精华。再如在国际上多次获奖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以其特有的水墨晕染的美感,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中国山水画,使孩子们在幼年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国画的独特韵味。
其次,影视剧是一种信息载体,能帮助孩子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获取知识。
影视作品有一种功能叫“再现功能”,即通过光影艺术再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或某个专业领域的运行状态。
比如孩子在课堂学历史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通过一些经典的历史正剧就可以轻松了解历史,包括历史事件梗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服饰特点等。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剧毕竟经过艺术加工,家长有必要多做一些功课,对其中谬误及时指正、去伪存真。这方面,推荐《甲午风云》、《汉武大帝》、《康熙王朝》。
以生动的影视语言传播知识,这里还要重点推荐一部日本动画片《细胞拟人化》。这部作品把人体变成了一个城市,各种不同的细胞为人体努力工作,一起抵抗细菌的入侵。主角是一个红血球,虽然是负责物流作业,但有点笨拙,常常迷路。白血球是帅哥,会杀死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但事实上是个很温柔的“人”。杀手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强大的战力,负责对付特别厉害的病毒,但很容易生气。血小板是小孩,负责重建身体并治愈伤口。辅助性T细胞是淋巴系统的司令官,是杀手T细胞的指挥官,一旦确认了病源入侵就会发出出击指令。而这些拟人化、个性化的人体细胞在面对肺炎链球菌之类的敌人时将协同作战,确保人体健康。
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不是非常轻松?
第三,影视剧是一种哲学传递,能够尽早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孩子的社会阅历很少,对生活目标、人生价值、社会信仰的判断缺乏感性积累。家长正好可以借助经典的励志电影去培养、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
比如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作为一个智商上的低能儿,又裹着脚支架,看起来像个异类的他自然受尽欺辱。当其他孩子拿着石子毫不留情地朝他投掷时,为了避免挨打,除了奔跑,他别无选择。因为小女孩珍妮的期待和阿甘迫切想要摆脱欺辱的心,让他的奔跑越来越快,直到摆脱脚支架,甚至为他之后璀璨的未来打开了新的大门。这部电影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核心思想就是“小人物的执着和坚持”。这样的电影,内涵深刻、寓意明确,不仅对孩子,对成年人也能有所教益。
第四,影视剧是一种情感诉说,有利于“真、善、美”在孩子心中的传承。
一部影视剧,如果只有激烈的打斗和炫目的特效,缺乏思想的升华和情感的承载,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时间长了,总会让人乏味。好的影视剧从来不缺少情感的传递,亲情、友情、爱情,甚至人和小动物之间的忠诚和依赖,构成了光影世界里最动人的情感传导。
比如2008年美国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影片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故事讲述了地球上的清扫型机器人瓦力偶遇并爱上了机器人伊娃后,追随她进入太空历险的一系列故事。在《机器人总动员》中,导演多次利用牵手来描写情感,展现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牵手在表面上是一种身体的联接,内在的则是心灵的靠近,它更像是一个爱的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神圣而意义非凡。《迈阿密先驱报》评价“这是一个美丽的电影。”《纽约邮报》则认为“这是一个迷人且有趣的机器人的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整个家庭一起观影。”
类似电影推荐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忠犬八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