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婚嫁保险金周六可以领吗(儿童教育婚嫁保险金能在网上领取吗)
婚嫁保险金完险手续后多长时间到帐?
办了领款手续,那就表示保险公司受理了,到帐要视工作日而定的,假如你适逢周末或假期,就会晚点,一般都需要3-5个工作日到帐,如果等不及又想知道,拿受理号,打电话到保险公司咨询,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常州婚嫁习俗,武进婚嫁习俗?
确认交往后男方端午中秋春节都要去女方送礼的,烟酒加水果补品之类的,一般每次起码要两千以上,结婚婚宴一般就在常州市区或者湖塘的酒店,乡下也有的在家里,常州饭桌上一般不需要每人都发烟,武进的一般是一人一包,现在起码要硬中华,然后再是零抽的,彩礼六带四个八,五个八或者十带四个个八的都有,男方婚房,条件好一点的女方一般会陪嫁一辆车
婚嫁保险?
婚嫁险,属于金融行业,婚嫁保险的本质只是最普通的两全保险,而且按照当年的水平来说,保障偏低。
1、婚嫁险这些险种,所交的钱都能拿回来,还能拿分红,分红比银行利息高许多。
2、保险属于金融行业,因此保险产品的费率也是跟着银行的利率进行调整的。
3、90年代的销售婚嫁保险的时候,正好是人民币利率最高的时期,因此当年购买婚嫁险的客户,现在的收益都很高,其实保险主要是保障,想赚钱去买基金和股票,现在看来,婚嫁保险的本质只是最普通的两全保险,而且按照当年的水平来说,保障偏低。扩展资料:婚嫁保险相关案例结不结婚,婚嫁金照领不误:1、在和平区一保险公司网点,记者看到保险产品的宣传册上一款“教育保险”规定:“成教育金是18岁—21岁每年返大学金,25岁婚嫁金,60岁养老金;还可额外再组合健康险,包括儿童容易患的16种重大疾病和意外。2、”前台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险组成在一起,从0岁开始每年交1386元,一份保一万,多买不限,买得多返得多,每年有保额分红。”3、而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同样在24岁也可领取一笔保险金,但此时变成“创业金”。按照微博,记者找到涉及的保险公司,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1992年推出的一款保险产品,隶属于儿童险,不过早已停售,而沈阳投保的更是凤毛麟角。
4、“即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开始投保,每年投保一笔资金,当孩子年满22周岁时返还,名曰:‘婚嫁金’,但实际上,无论是否结婚,这笔钱都可领取。”
婚嫁风俗?
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谭家河乡和柳林乡西部.
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儿童教育APP?
宝宝学英语
宝宝爱识字
此两款软件为2~8岁儿童打造
内容丰富,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儿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适合低幼龄儿童的早教,学前教育,低年级伴读APP
并且课程内容都是免费的,无收费情况
儿童教育专著?
1.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著作《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代表作《大教学论》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同时他提出了“泛智”主义的教育主张。
蕲春婚嫁习俗?
按蕲春人当地的风俗来讲,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1、见面礼万里挑一11000元,是给女孩子的;去的时候要带一千多块钱的礼品。然后就是给女孩子买三金:项链、戒指、耳环,差不多一万块钱左右。2、定亲之后就是认亲,所谓的认亲也是就是女方的父母叔爷一共要去十个人,岳父岳母的红包各4000元,然后就是岳父的兄弟2000元,其余的人每人800元。这样算来认亲也就差不多要一万多。3、逢年过节端午和中秋节至少各要一千元,春节就要多点儿,这个不用说岳父岳母的辞年,岳父岳母的红包一个人最少要一千多,女朋友的兄弟姐妹要给压岁的红包,最少一个人要七八百这个也不算多;其它的一些礼节上的开销要不了多少钱。4、准备结婚了:结婚之前要去给女朋友买衣服,十套1万元钱以内。然后去买个新手机,时尚点的可能要三千以上。5、结婚:彩礼钱一般也就三四万,也有的二三万也有,其它的一些比如压箱子钱五六千,再就是其它的一些小的开销。如果有媒人的话,两个媒人一个要一千元左右,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各个乡镇大同小异,具体的事项应该和女孩子的叔爷大伯要沟通好,不懂的要多去问他们,不知者不为过,一定要弄清楚,这样事情才会办的顺利,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乳山婚嫁习俗?
乳山婚嫁习俗如下:
1、嫁娶
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岳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女婿唯一一次可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视同儿子。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交换后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坐福。
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随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
2、开箱
结婚的第三天,新娘的父亲、哥哥、弟弟到男方家。把婚前“搬箱”搬来的箱子、盒子打开。这时,男方家才能把女方带来的喜饼分给亲朋邻里。这天的宴请规模要小于结婚当天。也有简化开箱这道程序的,开箱的人在婚礼当天即随新娘新郎前来,叫“当日红”。
3、瞻久
因为是喜事的第四天,所以也叫“瞻四喜”。新郎和新娘要同去新娘家,探望新娘的父母及亲属。新郎新娘要表明永久坚持这段婚姻的决心。这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几对新人能真正按规矩把话说出口。
扩展资料:
乳山民俗风情:
1、大秧歌
乳山传统的大秧歌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面是执事部分,负责领舞;中间是舞队部分,包括男子腰鼓组和女子彩扇组;后面是自由舞部分,有双人舞、单人舞或者跑旱船、耍龙灯、骑黑驴、踩高跷、舞狮子、唐僧师徒取经等。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兼有竹、管、弦等乐器,大气豪放,节律紧凑。
2、剪纸
乳山剪纸分为两大流派,大孤山一带的剪纸粗犷豪放,求神似不求形似;午极一带的剪纸精巧细腻,追求形神俱备。人们用剪纸抒发情怀、寄托美好愿望,剪纸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民俗艺术的奇葩。
大连婚嫁习俗?
大连是东北三省唯一的一个没有彩礼和嫁妆的城市。这个只限于大连市内,其它地区还是要多多少少的彩礼的,大连是一座让人难忘的城市,不但承载了老一辈的风俗,又结合中外的浪漫气息和现代的风尚,让婚礼更有仪式感。从定亲到结婚,都有所体现大连的嫁娶风俗,下次给你分享具体的嫁娶流程。
边城婚嫁原文?
中午才到家,吃了饭,都是家的味道。
回到乡里已经是晚上,打开车门眼前一排走廊灯火通明,大家都已经聚到家里帮忙。
爷爷奶奶身体也还好,围在火炬边和姑姑聊天。
大家到楼上吃饭,桌上是很好吃的菜。
我们那一桌的奶奶姨姨婶婶嫂子们不停地招呼我吃菜,说好像变得越来越好看了呢。
那可不,要当伴娘去舅舅家可不得漂漂亮亮的嘛。
此处省略我妈对我这个自恋狂的嫌弃,一万字。
下楼后我们把所有的红色小灯笼粘起来,吹了很多气球。
看到房间里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门口随风飘着的彩旗和小灯笼,突然有点期待和伤感。早晨在姐姐家喝油茶,然后嫂嫂和干妈帮我们把苗服和银饰都穿戴好了。
第一次穿绿色的衣服,感觉很亮眼;姐姐是红色的衣服,也很喜庆。我们一点点动作银饰就跟着叮叮当当地响,清脆动听。
不过那天很冷,我们还披着厚厚的羽绒服,不然自拍的时候只能笑容僵硬。
因为当了伴娘,第一次不用帮忙洗碗洗菜真是非常好,不过辛苦妈妈她们了。
大概11点多,新郎那边的六亲客就到了。
他们戴着黑色花边的帽子,穿着长长的蓝布衣服,系着花布的腰带,唱着苗歌走进来。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六亲客是接新娘的,由6位很会唱歌,懂老规矩,又德高望重的中老年男性担任。
他们很早就到新娘家,吃油茶吃饭唱歌之后,房族中其他的人家就叫过去吃饭,各自说笑和唱歌。
他们唱的歌都是祝福和恭贺,唱天唱地唱男女,谢山谢水谢乾坤。
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歌里的感情就传到哪里。
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汉语来表达那种感觉。
他们把唱歌当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最最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他们唱男女的姻缘,唱父母山高海深的恩情,唱时代好生活好,唱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他们劝父母要放宽心女儿出嫁是要傍着别人过更好的生活,劝儿女莫忘家人的挂念,劝世间的游子回望故乡路,劝人们看开生命的来来去去分分合合。下午,油茶,米粉,甜酒也都准备好了。
新郎走进来,他把一束好看的玫瑰放在她手里,外面是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和烟花声。
真好啊,他们这对被命运眷顾的人终于可以厮守一生。
晚上,干妈带着我和柳去给六亲客敬酒。
这是很隆重的环节,我们双手捧着一碗米酒,给他们每一个人敬酒。
按照惯例他们会特意拒绝,要回敬我们,还要我们先喝,顺便开玩笑说过两年就来接我们之类的话。
但这一次的六亲客都是外公和舅舅们,他们都是很真诚又谦虚地说不用敬酒啊,又说祝我学业有成步步高升之类的贺词,然后喝掉了。
敬完酒我突然泪目。
不知道是想到明天一早大家就要出门,还是想到他们和善的笑脸和语重心长的祝愿,还是想到他们舟车劳顿来到这里为一场婚礼奔波熬夜尽心尽力,还是被楼上大家的笑声歌声牵扯到了泪腺。快到午夜的时候,买八字的环节最动人也最庄重。
爷爷把姐姐的生辰八字用毛笔写在红纸上,然后装到红色的信封里,这就是佳命书。
两位爷爷把佳命书交到六亲客手里,他们端着茶盘,站在神龛前面,然后说一些很有仪式感的话,祝新人百年好合。凌晨三点我和柳就起来了。洗漱完毕就开始穿戴银饰和苗服,然后姐姐开始整理东西,我们吃了米饭,菜很单一就是一点肉。
好像叫做离娘饭,这个名字就已经令人很伤感。
二妈把压箱底的嫁妆钱递给姐姐以后就开始哭,在房间里几个人也忍不住眼泪。
我是最见不得这种哭嫁的场面,我妈常说这种时候就是心如刀割,哪怕心里一直告诉自己女儿是要去过更好的生活,也仍然不想去面对这个现实。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终有一天要去别的人家,多的是无奈和不舍。
五点零八分,新郎背上新娘走出了房门。
在二妈和奶奶的哭声中,在窗外漫天的鞭炮声中,在一群拿嫁妆的年轻人的欢呼声中,在家里姐姐阿姨们的恭贺声中,在六亲客的劝说歌声中;在一桌子大碗米酒的倒映下,在干妈撑起的红伞下,在点点星光和黎明的亮光照射下,在喜庆的红色盖头遮掩下,姐姐坐到了花车上。车子越走越远,女儿也越走越远了吧。
但这一对在长生天的见证下走到一起的璧人,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对于父母来说,女儿走到哪里都是担忧和牵挂的,但总有一天小棉袄要变成别人握在手心里的温度,变成陪伴别人前行的伴侣。
对于女儿来说,嫁给心爱的人总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终究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踏出家门那一刻父母亲人的交代:要耐心,要勤劳,要努力,依傍别人去过更好的生活。
我可能比新娘哭得还要厉害。
因为我妈总是很感性,她不说但我知道她在小心翼翼地想象着这些伤感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的时刻,想象着这一切的降临。
她都不敢看这种场面。
10辆迎亲的车缓缓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一会儿就到家了。
舅舅家门前也挂了彩旗,撑起了红色的篷子。
我们先坐在火炉边,吃了一点猪肝,姐姐跨过火盆走进了家里。很多外婆舅妈表嫂们在家里帮忙,看似很多事情也被处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喝了甜酒又喝了油茶,然后全部换成了蓝色的衣服,准备去担水。
新娘担水是苗族婚礼中一个传统的习俗,一般是在新娘到达郎家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去之前,所有人会先站在大厅里唱《担水歌》,我们就是根据歌词里面的内容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两个提马灯的男孩子也扮成女孩子的模样,把空桶担到井边,由新娘和郎家的两个伴娘将井水舀到红色的木桶里,再由跟随新娘过来的两个伴娘担回家里。
因为木桶很重,新娘一般舀得很少,但是两个男孩子会拿着水瓢在后面偷偷加水。最后还是由他们俩挑回楼下,我们只需要挑到厨房里,倒进水缸里面就好。
这个过程真的很有趣,还要和那两个男孩子斗智斗勇,我已经完全忘记舅妈和嫂子们唱歌的内容,大概就是如何要担水,谁去担水,怎么舀水,怎么挑起来,然后是恭贺:水到了家里就是人也到了家里,祝福百年好合之类的。
担水环节结束之后,就是漫长的吃饭。
喊新娘吃饭是房族中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仪式,以前婚礼三天三夜的时候真的会走遍每家每户,现在缩短了时间,他们就好几家合在一起办一餐饭。
每一家都是长长的龙头宴,我们是最贵最贵的贵宾,必须坐在上席。旁边是陪我们过来的嫂嫂和姐姐,还有几位六亲客。
他们在吃饭喝酒的间隙还会唱歌,是一问一答的形式相互对歌。
虽然我真的很难去把每一句每个字都清楚地记录下来,但我知道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祝愿和他们的好心好意。吃了两家,我们就回到舅舅家中,晚饭正餐开始了。
姐姐和新郎一起给每位客人敬茶。我和柳就坐在大厅的龙头宴上席听着旁边人们的寒暄,看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各种吃的。
看到他们给我们端茶倒水,陪我们走到各家各户中吃饭唱歌,这种感觉就很亲切和感动,所以其实在这种场面里我常常泪流不止,不仅仅是感动于新郎新娘的爱情和美满,更多的感动来自人情的温暖。
每一位我们在家里酒席上敬过酒的六亲客又过来给我们敬酒,我总是慢慢地喝掉,因为我总觉得他们是最辛苦的,他们的诚意也是最真的。
但我总是学不会那一套寒暄,就像后来我妈说的:她们姐妹还小,一句暖心的话都不会说。晚上的正餐结束,六亲客们又从大门开始唱歌进来,来到厨房的火炉旁边,大家开始真正地对歌,然后我和柳代替姐姐给他们递烟。
所有的内容和情感都是一样,一样的正式,一样的充满热情和祝福,但字句总是在变的,一个意思有太多种词语来修饰。半夜两点多大家才结束回去休息。
早上和中午仍然是陪着姐姐到各亲属家里吃饭。
也不只是吃饭,首先摆的是满桌子的喜糖、点心和热情腾腾的茶水,喝过几轮之后再换成饭菜和米酒。
喝茶喝酒之前,主人家会先站起来说:粗茶淡饭聊表心意,大家见谅之类的谦虚的话,然后我和柳也要站起来代表我们的这边的客人向主人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感谢他们操心,感谢他们的温暖。
下午,来接我们的家人到了,他们在鞭炮声中唱着歌进来。
这又是另一个重要的习俗:新娘到新郎家住了一晚之后,新娘的家人会过来把新娘接走,这叫做回门。我们和他们汇合之后,又被叫到很多人家里吃饭,是更长的龙头宴,而我们还是在上席,听着身旁的歌声,听着主人家热情地劝我们喝酒吃菜,听着桌子两旁的人们在说着笑着聊着,然后米酒的醇香和微醺的醉意开始涌上来。
夜幕渐渐落下来,我们长长的队伍回到了舅舅家中。
我们还是坐在大厅里的龙头宴上,这是新娘、伴娘和六亲客的专属座位吧,然后家人们都去了楼上。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吃完这餐饭还要回家,各位六亲客也还要陪我们一起回去,所以所有仪式都进行得很快。但其中一个端茶盘的环节却显得很长。
六亲客中的两位代表:外公和舅舅;和我们一起过来的嫂嫂和姐姐,四个人分别站在八仙桌的两边,端着茶盘,里面放了四碗酒和四双筷子,两边说十二皮。
首先是两位六亲客发问,接着是女方的两位作答。他们从苗族的发源一直说到了现在的男婚女嫁,他们说盘古开天,说吴家与潘家世世代代的姻缘,说破除舅霸姑婚,说媒妁之言,说八抬大轿,说翻越的千山万水,说交换定亲信物...也算是苗疆的一部近代史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很喜庆的事情,我听着听着就开始流眼泪。他们说的真好啊,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溯源,也是在祝愿。
女方说: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你们敞开大门迎接,我踏过第一道门槛;来到这里的第二天,你们好饭好酒招待;第三天,第四天...到第九天,把郎家人们的辛苦、热情和善良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自己到最后已经泪流满面,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汉语来表达那种情绪和亲切,我想不到合适的汉语来说。
可惜我们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不然这些感动应该能够用更好的方式分享给更多人。
他们念完,我和柳过去敬酒。我们说感谢,说感动,说抱歉,说祝福。
最后需要我和柳做的事情是给外婆、舅舅和舅妈敬酒。
大概是本来已经酝酿的这种情绪,我把一碗酒递到外婆面前的时候,话都说不出来。
外婆说两个姑娘来舅舅家当一次伴娘很不容易,还怠慢了我们之类的话,说心疼我们。但我想其实是我们做的不够,过来什么忙都帮不上,看着他们跑上跑下真的也很心疼。
后来我们走到舅舅跟前给他敬酒,我努力地说清楚。
我说辛苦你舅舅,喝了这杯酒您就可以放心了。现在最小的哥哥也已经成家立业,家中各种事情也算是圆满,过去你为他们操够了心,往后只会越来越好,您要保重身体要等着享福啊。我和柳空有这么大年岁但还是儿童心,来了这么两天看着你忙前忙后一句暖心的话都不会说,也不会言谢,您不要心淡我们。
舅舅也掉眼泪,换他说不出来话,但我想那是幸福和欣慰的眼泪吧。
舅妈说不要敬酒,但我们还是在她红着的眼眶里读到了疼惜和幸福。
还有什么比这杯酒更浓更重呢。
我们吃了饭就慢慢往外走了,他们慢慢地走啊,慢慢地唱啊,慢慢地说啊笑啊,什么都慢慢的。
这样才美好啊。
五彩缤纷的烟花又在黑夜里绽放,我们告别舅舅家的人,告别他们的好意在寒冬里的温暖,车窗上有了小小的水滴。
我的耳朵里仿佛还在回响他们出门唱的那一段:
双脚踩进华堂地
包袱罗裙配秀财
正当排地红罗帐
两边的人坐排排
就拿红花扯上领
七罗八界闹洋洋
先敬爷娘千百岁
后敬姊妹得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