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有哪些

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有哪些

無达教育网 2024-08-26 00:59: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历史意义?

兴 观 群 怨

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实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兴”的另一含义是讲诗的表现手法,参见赋 比 兴)。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兴、观、群、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和具体要求的概念。孔子谈论诗、文,是和当时礼教政治的道德伦理规范联系在一起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这是他的基本观点。“兴于诗,立于礼”,即诗必需以礼为规范;“观风俗之盛衰”,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国语·周语上》记载上古时代的献诗制度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汉书·艺文志》也谈到上古时代的采诗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可见其目的在于使“天子”或“王者”“行事而不悖”,改善其政治统治;“群居相切磋”,所指的主要也是统治阶层内部的交流切磋;“怨刺上政”,虽是被允许的,但由于“诗教”的约束和“中和之美”的规范,这种“怨刺”又必须是“温柔敦厚”、“止乎礼义”的(尽管在具体实践中并非完全如此)。总而言之,提倡诗的“兴、观、群、怨”作用,是为了“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政治目的,至于增长知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只有从属的意义。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对它的具体社会内容,需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但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总结了我国文学在当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诗经》所提供的丰富经验,把文学的社会功能概括得相当完整、全面,反映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十分深刻。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早期就能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你觉得寒假上补习班到底有多大用处?

看到“寒假上补习班有多大用处”的讨论,我也来说几句。在我的记忆中,补课还是高二暑假的时候有过,因为开学要上高三了,学校组织课任老师暑期在学校开补习班,当然也可以不参加,记得范同学当时就没参加,而作为化学课代表的我自认为化学学的还行,就没参加班主任那科。开学后化学老师讲课经常提及暑期复习的内容,我就恨懵逼,其他科到是参加了,可开学后感觉暑期好像没放过假似的,一个字就是累,学习疲劳。为什么要规定有寒暑假,我想有它的道理吧。翻看现在孩子的教科书,真的是实现了减负,内容很简单,很多我以前学过的知识点都找不到;我没看过教学大纲是怎样规定的,而有的老师校内授课内容也真是符合减负,讲的很简单,就是大家平时常说的课内不讲课外讲。要想通过中考、高考等关卡,自己孩子学习自觉性又差,不看参考书,那只好参加老师的补习班,那样会学到些课外知识,可以应付各种考试。现在的孩子补课是常态,从小学开始就上补习班,效果有多大,不好说。前些天听到一个家长说,她孩子一个月补课费就要两千多,负担还真是重!对于寒暑假是否上补习班,根据各人情况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机构带来的社会价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