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小学知识好不好(幼儿园教小学知识算犯法吗)
幼儿园为什么要教小学的课
在我女儿就读的这家公立幼儿园,并没有教什么具体的文化课程。孩子们每天做的就是蹦蹦跳跳地游戏、听故事、画画、做手工,没有认字课,没有算术课,也没有英语课。幼儿园几乎没有作业,偶尔老师会给家长发短信,请家长帮孩子做些手工。比如,我们班级的一次作业分别是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然后在幼儿园里举行了一个民俗展。
所以,当我了解到有些幼儿园教孩子们写字、算术,甚至每天布置书面作业的时候,我一度觉得非常惊讶。
但其实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作为一名幼儿的家长,我也能感受到作为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很多名小学的入学试题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这些题目的难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小;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录取比例,让很多心仪这些学校的家长不焦虑都难。
这种焦虑对幼儿园课程设置也造成了影响,毕竟,生源对于并非义务教育范畴的幼儿园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就读的这所幼儿园,虽然一直比较淡化小学知识的学习,但进入大班以后,我也多少感觉到老师的一些苦心。例如,孩子带回来的剪剪贴贴的小手工里,在一长串小灯笼下有小算式:“3+1=?”。孩子有时也会唱一些包含了简单加减法的儿歌,比如“五只鸭子走丢了一只”之类的。
在我看来,这种学习强度和难度,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挺合适的。但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这种算术仍过于“小儿科”了,因为其难度和名小学的入学考试难度完全无法接轨。
为了满足家长对名小学的追求,很多幼儿园只好加大力度,提前启动小学课程。
幼儿园教了小学做什么
如果幼儿园教小学的课程,那上了小学干什么呢?
我了解了一下,原来有些小学的课程进度比较快,有的要同时学习两套甚至三套教材,有的在学会基础的算术的基础上还要学奥数,还要赶在毕业之前预热一下初中的课程。初中也一样,课内知识之外还要挤出时间参加各种竞赛;而高中更加要提前学习,以便参加各种竞赛和全力冲刺高考。
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每个阶段的教育都在急匆匆地向前冲,力争跑在大部队的前面。当大部分人都在“跑”的时候,那些还以原来的正常速度“走路”的学校,看起来就是落后了。有些父母看到幼儿园不开设这些小学课程,就选择了在外面补。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的女儿明年要升小学了,为了进入她心仪的一所名校,她在女儿就读的双语幼儿园之外,又给女儿报了外语补习班、思维训练班、写字班、拼音班、公文数学班等等。
在大家急匆匆往前赶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被学校和家长们携裹着奔跑的孩子,步伐是不是有些踉踉跄跄?毕竟,我们之所以称6岁以前的孩子为“学龄前儿童”,就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到课堂学习知识的年龄。
为什么上学要有年龄线
从生理上看,6岁以前的孩子骨骼不适宜长时间握笔写字,他们的精细动作水平也很难完成一笔一划地把字写方正。从心理上看,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孩子在7岁以后才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才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
这么说可能很多父母不理解,但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写字往往是反着写的。例如,竖划是从下向上写,横划从右向左写。我女儿在四五岁的时候总是会分不清b与d、p与q。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处于“镜像书写”阶段,不适宜学习写字。儿童4岁后一般才开始辨别形状、大小、方向;6岁以后,区别左右的正确率才达到75%;到了七八岁,儿童对于图形和字符空间位置的辨别能力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一般就不太会犯错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学校教育都是从六七岁的时候开始。很多研究儿童心理的研究者都强烈建议,不要让孩子提早上学。但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放到幼儿园来上,或者提前放到各种针对幼儿的培训班里来上,这又有多少区别呢?
当然,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幼小衔接是必要的。不过,这种衔接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行为习惯上的衔接,知识上的过渡和预热也有需要,但肯定不应该是忽视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将小学的课程移植到幼儿园来提前学习。